​年轻人依旧爱看演唱会,但不会再过度消费

​年轻人依旧爱看演唱会,但不会再过度消费

继扎堆的音乐节后,演唱会又火了。

不完全统计显示,仅这一个月,全国演唱会数量已超200场,覆盖北京、上海、济南、杭州、西安等多个核心城市,以及时代少年团、张韶涵、邓紫棋、陈奕迅、谢霆锋、五月天……囊括各圈层,各年龄段。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仅7月单月,全国演出总票房冲到34.23亿元,其中演唱会占比超过九成,高达29.41亿元,比去年同期22.19亿元增长了58%。演唱会的爆火,间接奶活了线上线下一众消费圈。

首先就是票务平台,当前市面上的票务平台主要有大麦、猫眼、票星球、纷玩岛、摩天轮、票牛,甚至闲鱼也算在内。其中,仅大麦一家就赚得盆满钵满,2025财年,大麦给大麦娱乐(阿里影业)带来了20.57亿的收入,比上一财年增长了236%,在总营收里占比30.7%。

其次,电商平台上,与演唱会相关的各类小商品也跟着井喷,德佑、EcoWish、清风、小林制药、花王的降温冰巾销量可观。不怎么景气的实体餐饮也吃到了一口红利,据悉,海底捞、巴奴都在派大巴车去演唱会场外拉客。

珠江钢琴、锐丰音响试图通过演唱会合作拯救自己濒危的业绩,就连银发市场,都有刀郎出来刷屏中老年群体的朋友圈。种种迹象显示,曾经让粉圈疯狂的演唱会,正努力拉上整个消费市场一起疯。

看演唱会的成本,越来越高

不可否认,如今要看一场演唱会的成本不低。

前几天,姜晨终于抢到了时代少年团“加冠礼”演唱会的二开门票,为了纪念,她郑重发了一个朋友圈。这不是姜晨第一次去与偶像面基,自从粉上这个团体里的严浩翔以后,以后每次线下活动,她都会去参加。

作为当红的流量团体,时代少年团的演唱会门票并不低,姜晨买的一张看台票,售价高达1280元,票务平台上,这场演唱会的内场票最高档位是1880元。事实上,姜晨在济南只是一个外包财务,每月工资除去房租,富余并不多。

然而,对于追星她花费从不手软,除了严浩翔,她还追王源,动辄千元的演唱会门票已经成了日常,有时候,正常渠道买不到,还要找黄牛。2023年,TF boys在西安奥体中心举办出道十周年的演唱会,姜晨买的黄牛票溢价高达两千。

这几年,演唱会、音乐节成了文旅市场的流量密码,姜晨几乎从不缺席,朋友圈的置顶全部都是线下追星动态,门票支出也一路从几百块钱,飙升到上千。时至今日,看一场演唱会的成本越来越高了。

首先,演唱会、音乐节门票都在涨价,这一点毋庸置疑,这其中,一直被诟病的艺人成本占比很大,有咨询平台数据显示,一场阵容不错的音乐节,艺人成本基本占到整体费用的70%~80%。

由于正常渠道难抢,数据显示,二手交易平台、社交网络转让、黄牛处购买门票的占比达到45.27%,加上溢价部分,年轻人想见爱豆一面的成本基本在千元以上。1280意味着什么,姜晨在济南一个月的房租只有800元。

值得注意的是,1280元只是姜晨追星支出中的一小部分,据悉,时代少年团8月23日的演唱会设在上海,从济南到上海的来回高铁票小1000元,加上住宿、餐饮,一场线下演唱会的花费,差不多是姜晨3到4个月的房租。

为了省钱,96年的姜晨至今还在合租,老房子里没有暖气,夏天冬天都要开空调,只要舍友开的时间长,她就会心生不满,因为整个房子里的水电费是平摊的。不止如此,姜晨日常的开销也能省则省。

上班穿工装,衣服就省了,护肤品用平价国货,也能省下一大笔钱。

这届年轻人为演唱会紧缩个人消费并非个例。去年,“湾区新财经”报道过,一位上海的演唱会爱好者,在过去一年里共计买票入场看了47场演唱会,相关的门票、交通、住宿、饮食等花费超10万,接近他年收入的1/5。

小红书“演唱会年花费过万的人请进”的评论区下,75% 的人年消费超万,其中60% 集中在 1 – 3 万,更有10% 的人为热爱豪掷 5 万甚至10 万。这意味着什么?“图数室”数据显示,当前北京、上海、深圳租金总价中位数分别是6190元、5330元、5800元。

一年的房租就分别是74280元、63960元、69600元。像姜晨一样,花数月房租去看一场演唱会的大有人在。为凑齐演唱会预算,年轻人主动推迟非必要消费,可想而知,这导致消费市场呈现两极分化。

以女性主导的服装、化妆品市场为例(演唱会人群中,女性占比达66.1%)。

2025年6月,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单月零售额为1275亿元,增速仅为1.9%,联商网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有32家服饰企业上市公司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盈利预警里,有14家企业出现亏损,约占总数的44%,超四成企业出现亏损。

同时,截至目前,至少37家化妆品企业进入破产或清算程序;38个国内外美妆品牌/企业宣布闭店或退出中国市场:全国有953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关停。2025年上半年平台GMV排名前1000的美容护肤品牌中,有48.4%销售额同比下滑,其中有75个品牌GMV同比跌幅超过50%。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演唱会扎堆,消费市场真的该笑吗?当大把年轻人为追求情绪价值而集中消费行为,整个消费市场未必笑得出来。

文旅赛道,不想感谢演唱会?

时至今日,各大城市都在承接演唱会、音乐节。

去年,因为一个人,带火一座城的流量套路,一直让明星演出活动火到了2025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即门票花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美团旅行报告也显示,3小时演出能撬动72小时消费。

但事实上,当一趟出行保底花费要3000元时,姜晨在看完演唱会后,没有太多心思留在当地观光游览。

今年5月份,姜晨去看时代少年团在海口的演唱会,由于来回机票加演唱会门票让整个预算“花超”了,她全程没去海口的收费景区,只在免费的骑楼老街、世纪公园逛了逛。

一场演唱会,或许能带火一座城,但对于当地的景区而言,其实并未吃到太多红利。调查显示,参加一次演唱会总的花销/预算(包含门票、车费、住食宿等)在1000-2000元档位的占比31.67%,在所有档位中排名第一,花销在2000元以上的占比也达到30.74%。

这其中,演唱会门票、交通、住宿的合计占比能高达60%以上,“迈点网”报道显示,有时候,仅演唱会门票一项占比就能达到37.1%。事实上,在文旅赛道上,演唱会凭借其独有的情绪价值形成强大的流量虹吸,正无意识地挤压博物馆、古镇、自然风光等其他旅游项目的潜在市场空间。

这些本可承载深度体验的传统旅游项目,开始被不断边缘化。

这不是空穴来风,去年一整年,虽然演唱会、音乐节热度居高不下,但国内景区的日子过得并不好。2024年,国内A级旅游景区实现旅游收入约4700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5065.72亿元还差一些。

即便第三季度处在暑假旅游旺季,但《2025年第一季度景区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三季度为例,所调研的5A和4A景区为主的样本中,高达42.86%的景区实现营收增速同比负增长。

这届年轻人肯为演唱会门票花钱,却不想为景区门票支出。但在当下国内绝大多数景区的核心收入依然来自门票经济,数据显示,2024年所调研的样本景区中,各季度门票收入占比均超过65%,二季度门票收入占比最高,一度达到70.93%。

​年轻人依旧爱看演唱会,但不会再过度消费

单一收入结构在年轻人消费偏好转移的背景下愈发脆弱,于是,“票根经济”应运而生,各大城市都在试图通过演唱会与景区的联动打破僵局,比如,推出演唱会入景区半价,或者直接免费,或者一票通享。

事实上,这才是演唱会落地某一城市,与整个票根经济的最大价值:倒逼景区转型。从单一的门票经济,去发展二次消费。据悉,江苏已经印发《江苏省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非门票收入占比力争达60%以上。

包括文创商品开发、夜游项目培育、延长停留时间……

然而,景区这边真正能获取实质性营收的二消项目屈指可数,主要是以摆渡车为主的小交通、酒店民宿为代表的景区住宿以及其他收入(演艺、餐饮、玩乐等)。数据显示,2024年各季度,这三项收入在调研样本景区营收中的总占比只有30%。

更何况,消费者肯在景区花钱的意愿越来越低,2019年,游客在国内A级旅游景区内人均消费78.23元;但在2023年和2024年,这一数据分别只有70.76元和71.07元。以上种种迹象,不知是演唱会太贵,还是景区太不争气。

年轻人“选择性消费”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当代年轻人的消费清单上,正上演着一组耐人寻味的对比:有人在合租屋里精打细算水电费,愿意为一张演唱会门票支付数倍房租;有人常年穿着公司工装省去置装费,却在偶像巡演城市间辗转奔波。

或许将时间轴拉长看,年轻人消费结构的变化会更加明显。

2019 年时,服装与美妆消费还占据年轻人开支的大头,当年,我国化妆品类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达12%,比我国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4个百分点,全国消费品类零售额排名第二,仅次于日用品类消费金额增速。

​年轻人依旧爱看演唱会,但不会再过度消费

可这两年,风向悄悄变了,年轻人开始主打一个“该省省,该花花。”原本在支出中占刚需地位的服装、美妆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情绪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发布《2024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显示,年轻人追求精神满足,在愿意增加支出的消费品类上,选择旅行、学习的比例(分别为36.5%、23.1%)显著超过了选择服饰、美容的比例(分别为16.2%、13.7%)。

至于年轻人为什么会在消费行为中做选择,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藏着对生活的重新排序。

首先,当社交孤独成为都市生活的常态,买房、就业的焦虑挥之不去,演唱会现场的集体狂欢成了最直接的精神出口。对他们而言,在万人合唱中找到的归属感会让1280 元的演唱会门票与同等价位的护肤品出现截然不同的意义。

其次,“为热爱买单”的洒脱也藏着预算被现实切割的无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仅4.9%,而演唱会票价的涨幅远超这个数字,早在2023年,演唱会的整体票价上涨幅度达10%~15%,内场的最高售价达2580元。

在收入追不上欲望的年代,残酷的预算再分配是必然的,只不过,除了现实预算的挤压,年轻人的消费选择更深深烙着时代的印记。

当前,兴趣爱好正成为年轻人构建社交网络的核心货币,《2024 Z 世代新兴趣报告》显示,Z 世代平均每月在兴趣上花费 1645 元,因爱好认识 5.8 个新朋友,超四成青年定期参与网络兴趣社区讨论。

对他们而言,演唱会门票等消费不仅是个人喜好,更是进入特定社交圈层的入场券。

社交平台的催化间接让这份时代流行多了几分热闹。尤其是和流量明星绑定的演唱会,早已不只是一场演出,比如,鹿晗2025年“Season4亚洲巡演”官宣后,近期一共有84个热搜,讨论量582.5万,阅读量66.7亿,上海站2场单日微指突破8.4亿。

在这样的流量裹挟下,去看演唱会成了年轻人要融入圈子的符号。说到底,这届年轻人的消费清单,从来不是简单的抠门或挥霍,他们不过是想在紧绷的生活里攥住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尽管这注定要在其他地方反复妥协、不断缩减。

最后,倒霉的还是整个消费市场。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道总有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fei001.com/46329.html

(0)
道总有理的头像道总有理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5年8月25日 下午6:06
下一篇 2025年8月27日 下午4: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