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血内斗”已成全球豪门的基本戏码?

“狗血内斗”已成全球豪门的基本戏码?

最近的豪门生活不怎么太平。

6月份,杉杉股份太子爷郑驹持有的最后181万股股票被悉数清空,继母周婷暂掌危局;7月份,娃哈哈长公主宗馥莉被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告上法庭,爽文大女主勇斗争权的戏码一时间刷爆社交平台,各种或真或假的信息被层层扒出。

家族企业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商业模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占比超过40%,杉杉股份与娃哈哈的狗血内斗在整个商业世界见怪不怪。再往前数,今年4月份,知名鞋企“双星”84岁的创始人汪海向全体员工发布一封公开信,称其儿子、儿媳、孙子公然“逼宫”。

同时,桃李面包、维他奶……无论是地产系、快消系,还是服装系、医药系,在二代继位的敏感阶段总是好戏不断,海外也一样,2月份,新加坡房地产巨头城市发展集团掌门人郭令明,与亲儿子、公司总裁郭益智发生冲突。

数据显示,国内第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平均年龄已达63.5岁;未来5年,将有80%的企业进入交接班阶段,其中95%将选择代际传承。海外《2024家族晴雨表》调研显示,未来几年将有约19.4万亿美元易手给子孙后代。

在保存和增加家族财富方面,代际财富传承和继承计划永远是富裕家族与外界最关心的话题,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类似“娃哈哈”的剧情还会有很多,狗血内斗,已成全球豪门的基本戏码。

人才、培养、信任、时间……家族企业为何总传承失败?

家族企业的早期成功往往依赖创始人的个人权威。

比如宗庆后对娃哈哈的绝对掌控、郑永刚对杉杉的战略主导,这种模式在创业期或许有极高的效率,但时间一长,权威的存续会完全依赖创始人的存在,甚至连一些企业制度都无法代替个人意志。

杉杉的危机直接源于郑永刚猝然离世,由于没有提前约定股权分配规则,导致遗孀与子女的股权边界一度模糊;娃哈哈虽在很早以前就默认宗馥莉接班,但实际上,宗庆后未公开信托安排,也未明确继承人与老臣的权责划分。

家族企业为什么总是传承失败?

人才、培养、信任、时间……每个答案都值得深究。一直以来,一代企业家习惯对接班人话题讳莫如深,尤其是在中国,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只有约16%的企业家族制定了初步的、未经修订的继任计划,只有3%的家族有已经过修订的继任计划。

中国香港在这一数据上与内地差距不算太大,前者为17%,后者同样为3%,但全球范围内,制定了初步的、未经修订的继任计划的家族企业占21%,有已经过修订的继任计划的家族企业占比9%,这一对比的差距就显得有些刺眼。

至于为什么迟迟不确定接班人,理由其实与大众设想的电视剧情节有一定的雷同之处。

据悉,一系列家族企业传承的案例表明,在继任问题上,接班人的能力、心智的确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2024年家族晴雨表》调查显示,有25%的代际财富转移失败案例主因是继承人准备不足。

但一部分企业家在一边顾忌接班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一边不愿与下一代成员讨论财富。

研究发现,在全球所有地区,只有6%的财富继承人积极参与家族财富管理的讨论,“家族晴雨表”调查中,不想过早让孩子参与、文化障碍、现有的代际差异,以及对下一代抱负和职业分歧担忧……成为主导因素。

当然,也有不少是因为家族内部矛盾,这一原因普遍见于多子女家庭,或者企业家婚姻状况比较复杂的家庭中更为常见,家族成员未能在接班人选上达成一致,杉杉、娃哈哈、双星似乎都与这一因素脱不开关系。

而国内偏偏十分注重家族管理,并下意识排斥“外人”。

一般在家族会议中,欧洲和拉丁美洲更倾向于在专业顾问的参与下举行会议,并更加重视财富教育,为新一代做好管理家族财富的准备。相比之下,中东和亚洲地区则倾向于在没有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举行家族会议。

这一大背景下,只有30%的家族完全建立了包括投资委员会和明确界定的角色在内的治理框架。

一旦内在治理失衡,家族企业中的权力交接就会变成一场涉及信任与忠诚度的狗血游戏,比如宗馥莉接手娃哈哈初期就曾遭遇高层动荡。研究表明,在60%的超富豪传承案例中,缺乏沟通和信任是财富转移失败的主要原因。

外界爱看豪门内斗,是想在狗血大戏里照见真实的欲望与生存,但或许,家族企业内斗的本质与伦理关系不大,更多时候是因为,创始人在权威存续期就刻意回避了制度建设。

不狗血、不内斗的家族企业:一般都在干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未经规划的传承会对企业和家族造成伤害。

研究表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和新加坡四个地区的家族企业在继承过程中都面临巨大的财富损失,往往在继承年度前5年与后3年的对比中,企业扣除市场变动后的累计股票超额收益率平均约为-60%。

然而,在全球商业圈里,能顺利传承乃至延续百年的家族企业也不在少数,瑞士百达家族、澳洲Berry家族、美国的凯勒家族……都是传承三代以上的家族,另外,全球十大富豪家族中,罗斯柴尔德家族传承八代、洛克菲勒家族至今已传承至第七代。

不狗血、不内斗,这些成功富过三代的家族企业一般都在做什么?

首先,全球多数超级富豪家庭成立了专门的家族办公室,用于保护和管理代际财富。瑞银《2025年全球家族办公室报告》通过对全球30多个市场的317个单一家族办公室调查显示,受访家办的平均净资产为27亿美元,平均管理资产为11亿美元。

家族办公室的业务一般分两项:投资、慈善。

家办是全球投资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占初创企业投资的31%、房地产投资的15%以及基金投资的14%。不难看出,其实优秀的家族企业的业务组合都十分多元,数据显示,40%的优秀家族企业有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核心业务之外,其他家族企业只有7%。

“狗血内斗”已成全球豪门的基本戏码?

洛克菲勒的家族办公室成立于1882年,主要职能就是管理整个家族的投资、房地产、慈善。公开资料显示,最初这一家族的财富来自石油公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代将投资分散到其他行业,包括银行、房地产、自然资源、技术、媒体和对冲基金。

至于慈善方面。

在娃哈哈宅斗大戏开始之前,宗馥莉的接班历程就风波不断,当时,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就公开表示,接班娃哈哈首先要考虑如何做好事,做慈善。据悉,慈善被很多家族企业视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之间的纽带。

麦肯锡调查显示,业绩最优的家族企业中,有93%认为公司拥有为股东创造价值之外的明确使命,其中,优秀家族企业为支持社区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就是这一理念的清晰体现,58%的优秀家族企业管理者都强烈认同公司拥抱社会责任。

时至今日,全球超富豪家族基本都会设立专属的慈善基金会。

例如,惠普背后的比尔家族有慈善基金会和信托基金,休利特基金会在2024年拨款6.31亿美元,近四分之三为灵活资金。截至2024年12月31日,基金会的资产约为139亿美元。基金会完全独立于惠普、惠普企业 (HPE) 和HPE基金会。

同时,国内香港一些Old Money家族也开始守富、创富、传富。

香港恒隆集团的陈家办公室专注于投资和慈善两项核心任务,尤其是慈善事业。2013年,陈启宗联合亚洲其他几大家族发起成立了亚洲公益事业研究中心。

无独有偶,根据长江实业2024年第一季度投资报告,李嘉诚家族控制的基金新增约175亿港元(约合22.4亿美元)对内地的投资。

另外,还有香港霍家、澳门何家。截至2023年底香港有超过2700个单一家族办公室,截至去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已协助89个家族办公室落户香港或在港扩展业务,另有超过130个家族办公室在来港途中。

事实上,投资与慈善已经构成家族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核心步骤。

豪门狗血爽剧,成了品牌新流量?

娃哈哈的豪门大战,一下引爆了网友的吃瓜热情。

根据梅花数据舆情监测团队监测7月7日—7月13日主要舆情事件,“娃哈哈事件”舆情声量为16008条,敏感度81.86%。

声量主要集中在客户端,占比59.82%、微博占比14.37%、视频占比14.35%,声量热词方面,热词云图中遗产、诉讼、同父异母、私生子、20亿……一众略显劲爆的词汇排名较前。热搜方面,娃哈哈本次事件相关热搜热度总计3942.67万,上榜记录9次,上榜平台5家,持续时长6小时。

一直以来,豪门在公众认知里始终被包裹在成功滤镜:宗馥莉是手握千亿帝国的顶配独生女,郑驹是从父辈服装大王到锂业新贵的商业传奇,他们的人生被简化成一出真实的继承者游戏,内斗虽撕开了滤镜的裂缝,但也进一步强化了爽感标签。

如今,宗馥莉是叱咤风云,手撕庶母、智斗老臣的长公主,郑驹手握“悲情太子”剧本,在这场围观里,没有人真的关心娃哈哈的信托条款是否合规,也没有人在乎企业的股权架构,“嫡女复仇”的爽文剧本精准击中大众对戏剧性冲突的天然渴望。

由此,也为娃哈哈带了一大波流量。

不可否认,国内消费市场一直存在野性消费的习惯。去年,宗庆后去世后第三天,2月28日、29日娃哈哈官方旗舰店并未开启直播,但店铺销量涨超500%,灰豚数据显示,随后的30天内,娃哈哈官方旗舰店累计新增粉丝近200万个。3月4日,其直播销售额更是高达500万。

在此之前的数字从未超过2.5万。

今年也一样,当前已经有无数网友为支持长公主复仇去买娃哈哈,甚至有人在社交平台表示若是宗馥莉最终赢了,往后这辈子只买娃哈哈。7月17日,蓝鲸新闻搜索发现:天猫超市、盒马鲜生、美团小象超市等平台公布的“矿泉水热销榜单”中,娃哈哈在各平台的销量均在前四。其中,小象超市公布的日销售榜单中,娃哈哈位于“饮用水热卖榜”第一。

“狗血内斗”已成全球豪门的基本戏码?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争议即流量,情感即货币。

作为曾经娃哈哈集团的公关部部长,宗馥莉似乎尤其擅长情感营销,在主持品牌公关工作的几年中,娃哈哈多款老产品销量止跌回升:AD钙奶在2021年全年销售额重回100亿元大关,实现了两位数的年增长;营养快线在2021年也同比增长了约10%。

网友也依据豪门人设,不断在社交平台上给出正面解构:

比如,2025年初以来,娃哈哈突然关停了全国18家分厂的生产线,后被报道这些工厂皆为弟妹的昌盛系;同时,娃哈哈已有13个部门逐步被宗馥莉自己的宏胜饮料相关人员替换;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15位宗庆后时代的老臣退出了娃哈哈分公司的核心位置。

清理老臣、关闭工厂、打压庶母、铁腕改革……短剧最火的隐忍长公主人设跃然纸上。这种人设不仅短期内提升品牌好感度,更在年轻消费者中建立起独立女性企业家的 IP 价值。这届网友有多么希望宗馥莉赢?目前,自发为这场豪门争夺战出主意的网友不计其数。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谁输谁赢,娃哈哈的确需要新流量。

在中国饮料行业,昔日一家独大的娃哈哈已被多路劲敌包围蚕食,在最核心的瓶装水市场,娃哈哈2023年的市场份额仅剩约5.6%,退居行业第四,落后于农夫山泉(23.6%)、怡宝(18.4%)和景田百岁山(6.1%)。

那些被反复讨论的细节,虽存在人设反噬、情感透支等风险,但不得不承认,公众情绪已经爽了。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道总有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fei001.com/46169.html

(0)
道总有理的头像道总有理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5年7月17日 下午3:57
下一篇 2022年7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