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纪录片正在“短视频化”

美食纪录片的演变,注定和我们享用美食的时间一样,越来越短。

文|李北辰

当我们谈论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时,至少在技术决定论者眼中,前者往往是后者的“主变量”,最好的例子是音乐。

为什么一首歌的时间是几分钟?

最初教堂音乐和宫廷音乐可没啥时间限制,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大约70分钟。但随着音乐可以被新技术贮存,复制和分发,一首作品被框定在黑胶诞生时3-5分钟的可怜容量里,音乐人可以选择不向技术妥协(现在也有不少人这样做),但只要你想要攫取新技术的红利,就必须让作品更短,让旋律和节奏更精确,以迎合听众日趋不耐烦的注意力。

而就像“马屁股”的宽度决定了现代火车轨道的宽度,这种旧技术的遗存也延续至今。

想起这个,是因为最近晚餐时,一直在看第三季《早餐中国》纪录片。

说是“纪录片”,其实更像是精致的“短视频”,它每集只有7-8分钟,比一首歌长不了多久。

内容层面,普通的早餐店,平凡的摊位主,迷人的烟火气,《早餐中国》有点像“缩略版”的《舌尖上的中国》,目前第三季豆瓣评分9.1,是腾讯视频上线的又一部不错的美食纪录片。

其实最近数年,各视频网站都在持续释放新动能,让纪录片日趋成为年轻用户的新宠。

我印象很深,去年底纪录片《人生一串》第二季落幕,结尾出现了只属于B站的壮美一幕,“多谢款待”四个字铺满了屏幕。大概从当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算起,纪录片就开始成为B站最受欢迎的领域之一。

不止于B站,《2019腾讯视频年度指数报告》同样显示:腾讯视频纪录片频道的00后用户,从2018年的17%上涨至2019年的21%,90后用户从2018年的46%上涨至2019年的49%,80后用户从2018年的28%下降至2019年的24%,70后和60后用户占比2018年与2019年均为5%和1%。

美食纪录片正在“短视频化”

《早餐中国》就是在腾讯视频上线。但若你和我一样,喜欢沉浸在《舌尖》的长度与长情中,那么很显然,它根本就不是给你看的,更轻盈的叙事,更有综艺感的剪辑,更多的吐槽和画外音,都委实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取向,以及他们碎片化的观看时间。

其实许多人与美食纪录片的初次结缘,就是《舌尖》。《舌尖上的中国1》首播于2012年,收视率一度超过黄金档电视剧。相比于今日内容产品的速朽,那时应已算“从前慢”的时代了,大家诚诚恳恳,一集是一集。

但在社交媒体时代,年轻人的兴趣周期越来越短,视频也因此越来越短,随时嵌入到用户每个碎片化的闲暇时光。

从“X分钟说一部电影”,到“X分钟讲一节课”的知识付费,碎片化传播机制横扫一切内容领域。

不同于传统媒介时代各种内容被打包进又大又重的“包裹”(譬如一本杂志,书或CD),如今的人们早已习惯挑出最好片段,完成各种切割精编,收藏栏里那些超过一小时的“先马后看”,你也许永远也不会看。

这些内容里很多都是BBC和NHK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对吧?

承认吧,在整个内容疆域,我们就是“即时性动物”,现吃现宰,很难过夜。

从这个意义上,《早餐中国》这种纪录片,更像是高质量的短视频。

重要的是,当纪录片都开始追求短小精悍,恰恰印证了一个说法:整个内容市场都正在迎来一个高成本时代,无论是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还是经济成本。

迥异于实体产品高效率通常带来的低成本,遵循收益递增分发逻辑的内容产品,通常会倒逼头部内容的成本升级。

以短视频为例,若你没有忘记,短视频诞生伊始曾被不少主流媒体诟病为肤浅,称其低质用户居多,充斥着各种粗制滥造,但如今,各垂直领域短视频的内容品质都已水涨船高,头部效应也已愈发明显。MCN机构早已成为优质内容创作的主要来源,普通短视频创作者获取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

更典型的例子是综艺。综艺赛道的壁垒比短视频更厚重:投入成本高,项目周期长,专业化程度极为严苛。无论是对设备商,影棚周边,还是辅助设施,要求都是逐年递增,有些综艺甚至呈现出“电影化”的制造倾向。

我记得龙丹妮几年前曾说过:“(现在)电影已经是非常市场化。电视剧也已经是红海,有几千家电视剧公司。但很有可能,节目制作的市场化时代才刚刚到来,未来两到三年,节目制作市场会有一个新的爆发。在整个市场上,综艺创作会百花齐放,节目制作公司形成新的矩阵,这个矩阵会非常非常的专业化。”

更进一步讲,摊开人类媒介历史,无论是印刷文字,电视节目,有声电影,电子游戏,每当一个新的内容载体问世,往往都会经历一个相对混乱的草莽阶段,然后随着自由市场竞争(争夺大众注意力)的逐步深化,倒逼头部内容的成本骤增。

纪录片亦是如此,且就像艾瑞咨询在《2019年中国纪录片产业研究报告》里所言:“传播的方法决定了纪录片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遇到的不同环境,不同发展前景。新媒体的纪录片的收看时间、方法是任意的,而随着社会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非定时播放的新媒体视频平台上观看纪录片。”

只是,在这个时代,当“社会节奏加快”,当“越来越多人趋向于非定时播放的新媒体视频平台上观看纪录片”,美食纪录片的演变,也就注定和我们享用美食的时间一样,越来越短。

我猜,很多人看一集《早餐中国》的时间,恰恰是一顿工作午餐的时间。

作者:李北辰,媒体专栏作者,关注技术驱动带来的社会变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消费最前线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fei001.com/8668.html

(0)
李北辰的头像李北辰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0年11月26日 下午6:13
下一篇 2020年11月27日 上午8: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