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古月
出品丨消费最前线
1979年,广告公司Bernstein-Rein的联合创始人Bob Bernstein(鲍勃·伯恩斯坦)受到大儿子的早餐麦片盒启发,带领团队为麦当劳的儿童套餐设计了一款包装,最著名的icon开心乐园餐盒便应运而生。
当时的一份开心乐园餐里包含一只汉堡、一包薯条、一份甜品、一杯饮料,以及一个“惊喜”玩具。时至今日,麦当劳每年在100多个国家销售的开心乐园餐,约10亿份。
当我国餐饮行业整体承压,“儿童餐”似乎成了餐饮品牌们的一个新战场。
前不久,西贝专业儿童餐公布升级方向,首次公开儿童餐食材卡,承诺不添加鸡精、香精、味精,不添加人工色素、防腐剂;九毛九一口气推出8款全新设计的儿童菜品,去年还开出九毛九儿童体验店;眉州东坡也在儿童餐菜品研发上深入钻研,共创放心儿童餐。在这条赛道上,还有海底捞、呷哺呷哺、永和大王、探鱼…
新一代家长在亲子消费上迸发出的需求,驱动着我国餐饮品牌纷纷加码儿童餐,但根本上,它们对儿童餐的看重,是出于当前整个餐饮行业“内卷”严重、信心不足带来的焦虑,而儿童群体的背后掩藏着家庭消费的巨大潜力。
只是,这种想法还是过于乐观了。
儿童餐再大,“治”不了餐饮行业的痛
去年在餐饮领域,有两则数据一度刷屏,引起业内餐饮人空前的恐慌。这两则数据是,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8%,上海餐饮业上半年更是营业利润为负。与之相符的一个情景是,去年上半年,多家老牌京沪餐厅或停业,或倒闭。
今年,情况虽有好转,但仍难以令餐饮人心安。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规模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利润下滑67%,较去年进一步收缩。另据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对纳统的上海市各餐饮业态50家餐饮企业2111家门店进行汇总统计,上半年总营收74.7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49%,下降幅度略微趋缓。
而整体上,结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可以发现,全国餐饮收入半年来均持平或低于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速。
高端餐饮遇冷,是我国整个餐饮市场收入缩水的一个关键,因为遭遇史上最严的“禁酒令”,中大型餐饮、高端餐饮、酒店餐饮等直接受到影响。不过餐饮市场的下滑几乎是普遍性的,无论是高端餐饮、网红餐饮还是中小型餐饮,都在成本高企和客流下滑之间挣扎,这背后的根本性原因是消费者不愿意花钱了。

根据红餐大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降至39.8元,同比下降6.6%。在各细分领域中,饮品赛道的人均消费下降幅度最为明显,降幅达到13.9%,中式正餐、火锅、烧烤、小吃快餐等其他细分赛道的人均消费也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在这种消费趋势下,儿童餐因为家长更舍得给孩子花钱自然受到重视,餐饮品牌也试图以儿童餐去撬动家庭消费的“金矿”。
庞大的儿童群体与日益扩大的外出就餐需求,确实为餐企提供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增长空间,可从2020年餐饮品牌纷纷入局儿童餐到现在,儿童餐市场似乎没有迎来预期的爆发。除了西贝,大多数餐饮品牌的儿童餐业务可能只是表面上热闹。
以九毛九为例,有数据显示,2024年,九毛九儿童餐一年卖出了73万+,其儿童体验店的客群中家庭占比超 80%,单店日销儿童餐超 200 份。但看九毛九的财报,九毛九2024年营收为60.74亿元,较上年同期仅微增1.5%,其中来自餐厅经营的收入48.8亿,较上年同期还下降了3.7%。
海底捞也是如此。其推出的“海底小纵队联名套餐”,单日销量超 7 万份,但财报显示,海底捞整体翻台率依然在下降,今年上半年再次跌破4,为3.8次╱天。
这意味着儿童餐并没有给餐饮企业带来稳定的家庭客流,成为家庭餐饮的一个入口,而如果撬动不了家庭餐饮,单纯的儿童餐赛道,增长空间属实有限。一位餐厅老板表示,儿童套餐近几年的市场在扩大,但目前还没到刚需的地步。
儿童餐的生意不好做
五颜六色的花朵气球、精彩的魔术表演、期待的趣味小玩具…对商场上拉着家长吃儿童餐的小孩们而言,吸引他们的是餐厅打造的娱乐化氛围,也是贴心、精细的服务体验,但极少是冲着儿童餐本身去的。所以,我们看到,餐饮企业越来越聚焦于场景和服务,不过这种投其所好掩盖的是儿童餐行业最本质的难题,即儿童餐产品难做。
随着科学养娃的流行,新一代父母的刚性需求不是儿童餐,而是专业儿童餐。他们愿意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去获得儿童餐产品,与之相对的,他们对儿童餐产品的品质要求也更高,而不是原来的“小份成人餐”。
当前,餐饮品牌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摒弃了以免费或者低价的儿童餐吸引顾客的做法,转而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不过虽然各大品牌纷纷喊出低盐、低糖、低油的口号,并把营养搭配作为宣传点,可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口味、健康、营养很难同时兼顾,即使是在业内已经成为儿童餐代表的西贝,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也同样槽点满满。

一位消费者称,周末带孩子去了西贝,闺女要么吃了一口就不再吃了,要么舔了一口就不再尝了,“慕名而来,但实在令人失望”。
专业化和精细化的不足,是目前儿童餐暴露出来的两个核心问题。前者暴露出多数儿童餐在营养搭配上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设计和评估,而后者更令家长困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食物的营养需求、口味、习惯有一定的变化,当前儿童餐很少依据年龄进行分化。
在我国,儿童餐难做,一个根本性的缘由是中餐本身过于多元化,不同区域又有着不同的口味偏好。所以,在国外,西餐能凭借单一产品和口味收割不同的年龄群体,包括儿童,这给了餐饮企业实现高度标准化、连锁化的基础。但在我国,这一路径行不通,如果儿童餐做不到丰富、多变,很难对顾客形成长期的吸引力,可丰富、多变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儿童餐市场做不大的主要原因,当成本抬高,而儿童消费迟迟带不来稳定的家庭客流,餐饮企业通常不会继续在儿童餐上加大投入。
“儿童餐,不赚钱”,在被问及儿童套餐收益情况时,很多餐企老板给出了较为一致的看法。

当然,卖玩具给餐饮企业加码儿童餐提供了另一种变现形式。有数据统计,麦当劳每年仅卖出的玩具就有15亿个,即使在2018年出现下滑时,其销售出去的玩具也高达11亿之多,几乎完胜破产重组前的全球最大玩具零售商Toys “R” Us(玩具反斗城)。当前,我国潮玩赛道火热,这未尝不是一个契机。
儿童餐,不是“高端化”的产物
在儿童餐市场上,一个不得不提的餐饮企业就是西贝。作为国内唯一一个真正转型为家庭餐饮的连锁品牌,西贝透过服务和场景升级,已经成功把儿童餐打造为企业的“招牌”,在家长心中树立起新的形象。对大部分家长来讲,带孩子吃儿童餐的首选就是西贝。
据公开数据,儿童餐不仅为西贝带来了直接营收增长,更带动了品牌家庭客群占比突破65%,在周末消费高峰时段,家庭消费贡献的销售额占比高达78%,连带消费率提升了42%。在整个餐饮行业受疫情冲击严重受损时,西贝的儿童餐展现出强大韧性,2023年,其整体营收超62亿元,更是创了历史新高。
但亮眼的数据背后,西贝也凭借一己之力把儿童餐的价格直线拉升,让儿童餐似乎一下子成了高收入群体的“专属”。

美团显示,西贝儿童套餐价格为46-53元,相比麦当劳开心乐园餐的24-25.5元,贵了近一倍。同时,西贝还在变相涨价。有媒体报道,原本39元的儿童餐,加了一盒牛奶后,就变成52元了,今年5月产品升级后,其儿童餐一款儿童餐,价格高达69元。
显然,西贝的价格争议再次延伸到了儿童餐,外界的质疑也由之而来:当一份小分量的儿童餐,带上了“健康”和“营养”的光环,是否值得价格翻倍?事实证明,部分家长愿意买单。据《新京报》报道,今年清明假期,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多家西贝门店均出现客流高峰,平均排队时间为30分钟。
这也透露出一个问题,西贝走不出一线城市。可是站在整个儿童餐市场的角度上,如果儿童餐局限在一线城市的高收入群体中,成为“高端”餐饮的产物,它在整个餐饮行业的渗透就会相当缓慢,更无法成功完成市场教育,培养消费习惯。这对于一个新兴赛道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将目光放在更大范围的家庭中,我们或许能看到,儿童餐对于不少家长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传统的理念中,外出就餐时儿童并不需要单独解决餐饮需求,只需要在正餐中点一些适合儿童口味的饭菜即可。
对儿童餐市场而言,西贝一家的成功还远远不够,它需要更多的参与者。不过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真正深入到儿童消费群体的需求上,否则想撬开家庭餐饮的消费潜力几乎不可能。
消费最前线,为您提供专业极致中立的商业观察,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消费最前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fei001.com/4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