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1年了,旷视科技终于要上市了?

旷视科技IPO,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日,根据北京证监局的一份公告显示,旷视科技拟以CDR(公开发行中国存托凭证)的方式上市。

旷视科技一路跌跌撞撞,终于走到了资本市场的门前阶下。

都2021年了,旷视科技终于要上市了?

从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2017年透露以上市为目标,到2019年赴港IPO推迟,再到如今接受辅导意欲登陆科创版,这条艰难的IPO之路,旷视科技已经走了3年。

如今,AI风口已过,市场趋于理性,也为此次旷视科技上市的结果,笼上了一层阴影,屡次谋求IPO的旷视科技,也迎来了下一个命运的转折点,

01 持续亏损、场景化落地不足,旷视科登陆创版容易吗?

据天眼查App融资信息显示,旷视科技最近的一轮融资发生在2019年5月份,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中银投资等。从融资次数上来看,从2011年到2019年,旷视科技已经获得7轮融资。

无论是资本市场的需求还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持续亏损、AI技术场景化落地不及预期的现实下,上市似乎成为旷视多轮融资后的唯一出路。

都2021年了,旷视科技终于要上市了?

根据此前旷视方面公布的招股书显示,2016 年至 2018 年旷视科技年收入分别为 6700 万元、3.132 亿元、14.269 亿元,呈迅速增长态势,但与此同时,亏损也在迅速上升。

从2016年到2018年,旷视分别亏损 3.428 亿元、7.59 亿元及 33.51 亿元。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及 2019 年 6 月 30 日止的半年内,亏损分别为 7.29 亿元及 52 亿元,同比增加 613.3%。

持续亏损之外,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也似乎没有那么理想,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金额的分别为-1.5亿元、-7.2亿元和-6.7亿元,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也从侧面透露出旷视科技

在场景化落地方面,旷视似乎也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的困境。

实际上,AI视觉场景化应用的场景十分有限,较为成熟的场景应用主要集中在金融和安防领域,其次则是智慧城市领域,前者市场增量不足,增长空间有限,后者虽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行业竞争环境不容乐观。

根据去年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在旷视三项主要收入中占比最大,2019年收入占比更是达到了,营收更偏向to G,在巨头扎堆发力智慧城市的今天,这意味着旷视必然会面对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

在G端市场,互联网网巨头比往往比创业企业更容易获得G端用户的信赖,在市场竞争中也处于相对优势地位。这也意味着在G端市场,旷视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其实是很大的。

其次,在AI技术产业化落地比较成熟的安防领域,旷视科技也需要与海康威视、大华科技等“土著巨头”们直接竞争,相比前者,后者的行业积累更深,旷视科技要想大范围的争夺市场,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旷视方面也曾表示,“我们所经营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且在多个主要业务领域面对竞争。倘我们未能在现有或日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则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或会受到重大且不利影响。”

在向善财经看来,在当下的产业、资本环境下,一线的计算机视觉公司技术本身没什么特别明显的差距,真正场景落地比拼的其实是企业级市场的关系和渠道。这意味着AI视觉公司的估值逻辑,将从“产业估值”逐渐转变为“财务估值”。

所谓“产业估值”是指, 在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价值判断中,更多依据市场规模,以及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以及技术优势来确定企业在二级市场的价值基数。更偏重企业未来的增长空间。

而“财务估值”是指,依据公司现阶段的财务指标,比如一个周年(可能三到五年)盈利增长、现金流状况,以及业务营收增长等来判断公司的实际价值。相较而言前者更注重公司本身的成长性,而后者则能更加真实的反映出公司的实际价值。

资本市场对于AI企业价值判断回归理性,也意味着以往AI公司“讲好故事”就能得到一个不错估值已经成为过去。换句话来说,对于迫切想要IPO的旷视科技来说,即便艰难上市,也可能很难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市值表现。

02 从技术造势到商业化进阶,AI企业IPO要补的课还很多

从前几年的AI融资潮,到如今商汤、旷视、云从、依图这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四小龙”先后谋求上市,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商业化应用成为行业主基调之后,如何进一步满足投资人的预期。

实际上,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型产业,AI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短期价值一直以来都是被高估的,人工智能产业一直以来造的势太大了,而在落地方面,已经落地的商业化场景确实也有,但远远没能达到投资人和公众的内心锚定。

因此,AI企业IPO需要一次从技术到产业的“商业化进阶”。

换句话来说,AI技术公司要想真正成为一个“高价值商品”走向二级交易市场,要补的课还有很多。

比如,在产业化落地的过程中,如何处理AI技术产品应用中与公众隐私之间的关系。

2019年8月份,旷视科技因推出课堂上监控学生的AI产品被质疑涉嫌侵犯隐私,彼时,旷视方面回应称网 传课堂行为分析只是概念演示。虽然旷视方面的回应还算的上及时,但是屡次精准地踩上“隐私地雷”,也容易给人营造出一种“旷视不注重隐私保护”的印象。

如今已经逐步应用的“数据AI”技术已经很大程度上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便利,如线下人脸识别支付系统的便捷性体验、安防领域的AI人脸识别应用有效提高安检效率,基于用户数据画像的数字化营销等。

但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并没有一种有效的“数据黑盒”机制来保证个人数据的绝对安全,如何去处理AI视觉技术应用与隐私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旷视而言可能是一个新的课题,

去年9月份,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一次演讲中提及,在早期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

李开复的一番言论,把旷视科技隐私保护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随后蚂蚁方面回应称“隐私保护是蚂蚁的生命线和红线,任何时候都不会违背”。

旷视科技方面也回应称不会主动收集终端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一直高度重视数据隐私安全保护”。虽然旷视对于外界的质疑及时给出了回应,但是否能够彻底打消用户对于隐私安全的疑虑仍然不得而知。

在向善财经看来,屡次因隐私保护受到外界高度关注,可能会对旷视科技ToG业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隐私问题也可能是旷视IPO之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

实际上,AI技术G端层面的应用可能比B端更在意隐私保护。比如此前旷视被曝出的课堂监控风波,虽然事后旷视方面给出解释,但舆论上的影响很难完全消除,这意味即使在常规的安防领域,旷视恐怕也很难再打开教育市场。

“隐私问题对业务上的影响,也可能会进一步传到二级市场,比如在准入阶段,监管部门可能会进一步考察企业在隐私方面可能会存在的问题等等。”有投行人士对向善财经表示。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即便在IPO这件事上,旷视科技也面临着竞争对手的压力。

在CV(计算机视觉)四小龙中,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也在筹备上市事宜。去年8月份,云从科技正式开始IPO辅导,12月份获首轮问询。依图科技去年9月份启动上市辅导,11月份上交所正式受理其可创办IPO申请。

“在估值上,先上市的企业可能会有一定的优势。”上述人士表示:“一般来说,在缺乏足够的参考系的情况下,率先上市的AI视觉企业估值可能相对来说要高一些,而后上市的企业由于已经有了可靠的参考目前,在估值上可能也会相对保守。”

等风不如造风,要把投资价值转化为市值、估值,必须让资本市场看到实打实的成绩。这意味着在做好G端业务与B端业务之后,如果能充分挖掘C端市场的前者价值,获得C端市场认可,这就有可能实现升值。

具体来看,要坚持小众路线,深挖AI视觉硬件产品的价值,避免与主流厂商直接竞争,另一方面,C端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也比较弱,不像其它成熟类产品,市场价格早已稳定下来,容易获得更高的利润。

总体而言,上市不是科技创新企业的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对于旷视科技而言,此次IPO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不过相比IPO之后的市值,也许AI技术与市场需求的融合以及C端大众人群的隐私、体验等方面的联系,可能是更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向善财经原创稿件,订阅号ID:IPOxscj,商务转载合作联系:a913613543,转载保留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消费最前线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fei001.com/14594.html

(0)
向善财经的头像向善财经专栏作者
上一篇 2021年1月15日 下午6:36
下一篇 2021年1月16日 上午9: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